中华衡水网,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中华衡水网

弋阳腔被融化入各地方戏剧的声腔中,成为新的地方声腔的基础

来源:时间:2019-09-17 11:10:36 阅读:1

在中国文人以及中上层贵族富商中,昆曲传奇深受偏爱,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普及水平均相对较低,昆曲华丽的文辞以及精深的内涵,并没有能够引起普通民众的广泛共鸣,而精雕细琢的昆曲创作,也没有能够切合民间戏剧演出者的艺术取向。民间戏剧在宋元到明清这一段时间内,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民间戏剧的演出。乡间演剧的发展,成为中国戏剧以其越来越趋丰富多彩的育式蓬勃发展的契机,最终使得中国戏剧的多元格局得以确立。

弋阳腔被融化入各地方戏剧的声腔中,成为新的地方声腔的基础

戏曲艺术表演剧照

昆山腔兴起之前,在中国南方江浙地区就已经出现如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等迥异于北曲的地方声腔。它们与北曲运用的宫调与旋律风格乃至伴奏乐器等,都属不同的音乐系统。当南方的伶人将它们用于戏剧演唱时,就正式开启了中国戏剧音乐的多元时代。后来兴起的昆山腔以其精致典雅遮蔽了它们的光芒,但是昆腔并没有完全取代它们的存在,尤其是弋阳腔仍在南方流传,并且与北曲一起,流传到更广阔的地域。南方各地方声腔取代北曲而成为明中期以后最具影响的戏剧音乐手段的过程,是由昆曲与弋阳腔等声腔共同完成的。明清年间,从官方到民间昆弋并称,一直到清末,宫廷里始终把“昆弋大戏”视为“正音”和“雅乐”;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各地被视为民间俗曲的“乱弹”,它们被看成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表演。

弋阳腔被融化入各地方戏剧的声腔中,成为新的地方声腔的基础

戏曲艺术表演剧照

但事实上在文人们的关注视野内,弋阳腔与昆腔的命运截然不同。昆腔经过魏良辅参照南北曲的曲律加以严格规范,在宫调与旋律等方面都有规可循,便于文人们遵从其格律创作剧本曲词,进一步用这些音乐规范教习伶人。随着传奇剧本及昆曲的传播,出现越来越多高层次的欣赏爱好者,文人雅士对它的青睐使昆腔音乐的美学地位越来越高。弋阳腔本该拥有和昆腔同样的地位,却由于缺乏像魏良辅这样的曲家厘定其格律规范,其音乐特征就很容易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弋阳腔虽然很少为文人们所关注,文献记载不多,但流布中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的多种高腔,都可以看成是弋阳腔流传到各地以后与那里的地方语言及音乐风格相融合后的产物。而且,正由于弋阳腔不像昆腔,没有严格的规范可资参照,所以在各地被改造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弋阳腔被融化入各地方戏剧的声腔中,成为新的地方声腔的基础

戏曲艺术表演剧照

相对于舒缓委婉、雅致精巧、宜于浅斟低唱的昆腔,弋阳腔追求更为粗犷的音乐风格。在民间自然形成且广泛传播的弋阳腔,具有“徒干歌唱,不事管弦”的特点,同时还运用“帮蓥”的手段,一唱众和,加强戏剧演唱时的效果。它主要依赖人的自然声音的力量表现戏剧性的情感,这种戏剧音乐形态固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声的情感表现力,但究其原因,还由于明中期的民间戏剧演出尚处于声乐与器乐未能充分协调的质朴形态。弋阳腔演出的故事多注重忠孝节义,声调慷慨激昂,令人闻之血脉贲张。其风格粗犷、豪放、激越、明快,演出气氛热烈,更为底层民众所好。在农村地区,戏剧多在露天开放性的庙台上表演,场地空旷,设施简陋,以弋阳腔为代表的较粗放的民间戏剧样式,更切合民间戏剧艺人的能力宋元以来,根据大致固定的曲牌规律演唱,是戏剧表演中的通例,无论是南戏、杂剧还是昆曲,无不如此。

弋阳腔被融化入各地方戏剧的声腔中,成为新的地方声腔的基础

戏曲艺术表演剧照

但是弋阳腔流传在民间,不可能完全恪守严格的曲律,民间艺人自由创造的冲动,必然要在戏剧演出中得以释放。从明代中期起,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在各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在原来相对固定的乐句中多有增益,由此打破曲牌联套体制,从对乐句的扩张,进而到对乐句的改造,逐渐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它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一个复杂的高腔体系。至此,中国南北各地纷纷出现了具有明显地方风格的剧种,中国戏剧由此进入地方戏时代。地方性剧种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在戏剧领域的重要性,成为各地戏剧演出的主体。弋阳腔对其后出现的数十个剧种都产生了重要影弋阳腔在各地流传的具体过程,今人已经很难知晓。但是从高腔系统响,并成为中国民间戏剧迅速发展的重要表征。

弋阳腔被融化入各地方戏剧的声腔中,成为新的地方声腔的基础


推荐阅读:叶紫